136 0627 6208
惊蛰冷知识:不是雷惊万物,回暖才是关键! |
来源: 点击数:143次 更新时间:2025/3/6 9:10:23 |
惊蛰万物复苏虫儿们都醒了,但这春雷,在北方却很少见。可不是嘛,惊醒这些小家伙的,其实是越来越暖和的天气,而不是雷声。 惊蛰古时候叫启蛰”,后来为了避讳汉景帝刘启的名字,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。这名字听着挺霸气,感觉春雷一响,冬眠的小动物们都被吓得醒了。实际上呢?北方惊蛰那会儿,春雷还不知道在哪儿逍遥快活呢!要到四月底五月初,春雷才姗姗来迟。 要说惊蛰始雷长江中下游地区倒是比较贴切。这时候,南方暖湿气团活跃起来,气温回升,除了东北、西北还在冰天雪地里猫冬,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都超过了0℃。所以,就算没雷声,地底下的小动物们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暖意,纷纷钻出来活动了。 你想啊黄河流域才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,那里惊蛰时节基本没啥雷声,这“惊蛰始雷”的说法,显然有点站不住脚。反倒是长江中下游地区,这时候经常电闪雷鸣,更符合“惊蛰”的字面意思。所以,与其说是雷声惊醒了小动物,不如说是回暖的天气唤醒了它们。 惊蛰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,阳光也多了起来,正是“九九艳阳天”的好时候。但是,冷空气还是会时不时来捣乱,早晚温差大,“乍暖还寒”说的就是这个时候。北方冬小麦开始返青,南方油菜花也开了,大地一片生机勃勃。土地解冻,农民伯伯也开始忙活起来了,“过了惊蛰节,春耕忙不歇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,桃花盛开,娇艳欲滴;二候仓庚鸣,黄鹂鸟开始鸣叫,寻找伴侣;三候鹰化为鸠,凶猛的老鹰也变得温柔起来,像斑鸠一样温顺。 惊蛰时节各地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。北方人惊蛰要吃梨,“惊蛰吃个梨,一年都精神”,据说“梨”和“离”谐音,吃了梨可以和害虫、疾病分离。还有蒙鼓皮、祭白虎、吃懒龙等等,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。 惊蛰时节虽然天气变暖了,但早晚温差大,要注意保暖,别一下子减太多衣服,小心感冒。饮食方面,要清淡为主,少吃酸的,多吃新鲜蔬菜,多喝汤和粥。惊蛰过后,天气越来越暖和,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,要注意室内通风,预防流感。 现在你明白了吧惊蛰不一定是打雷,更重要的是天气变暖了,万物复苏,春天真的来了!
|
【刷新页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 |
上一篇: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在我市召开全市2025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暨绿色食品发展工作会议 下一篇:FBS型防闭塞装置更全面的知识要点分析 |